烟台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现有部分调剂名额,可接收调剂考生。具体调剂信息如下:
(一)拟接收调剂专业、调剂要求

(二)调剂采用网络远程复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详见《烟台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办法》。复试时间、地点将在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官网发布。
特别说明:
所有调剂考生必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报名,未能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报名调剂的,调剂录取无效。
物理学培养方向与特色
(1)理论物理
研究领域:
粒子物理、强子物理、暗物质与宇宙学
特色与优势:
聚焦于粒子物理、暗物质、宇宙学等重大基础问题,在精确检验标准模型、新物理唯象学前沿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在重味强子非轻衰变,Higgs粒子性质、暗物理的间接探测方面具有显著特色。近三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D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团队2个,省部级人才3人。
(2)凝聚态物理
研究领域:
极端条件下的凝聚态物理,超导理论研究
特色与优势:
聚焦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反常物理现象和功能材料设计与合成,探寻极端条件下反常电荷转移、非常规超导体的超导配对对称性及其微观配对机制、超导态与其它有序态的竞争及相变机制。相关成果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近三年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15项,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团队1个,省部级人才2人。
(3)计算物理
研究领域:
材料热电和超导性质的计算模拟与设计
特色与优势:
聚焦于材料热电和超导性质的模拟设计,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晶格非谐重整的高通量计算算法,是目前国际热电性能预测中所用的最先进方法之一;国内率先实现了晶格非谐性对电声耦合的重整计算算法,成功发现了多种多带隙各向异性超导体。近三年,相关成果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15项,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团队“人才引育计划” 1个,省部级人才2人。
(4)光学
研究领域:
光电材料及器件、光电信息技术及激光加工新工艺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特色与优势:
论设计和开发,光子芯片、激光物理与激光技术、光电智能遥测感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开发基于光电智能检测技术、机器视觉测控技术的应用智能终端。拥有三个山东省特色重点实验室,近五年发表高水平论文50 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15余项,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团队1个,省部级人才1人。
电子科学与技术培养方向与特色
(1)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领域:
OLED器件设计与制备、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
特色与优势:
聚焦于新型纳米光电材料的开发和器件制备,探究运用先进微纳加工技术,精准调控纳米光电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界面特性,设计并开发高性能集成光电器件。在OLED器件设计与激子动力学研究、钙钛矿光电器件离子迁移抑制与界面电荷传输优化、二维材料性能调控与器件制备方面具有显著特色。近三年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6项,省部级人才1人。现有导师9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
(2)电路与系统
研究领域:
现代信号处理、机器视觉、嵌入式系统设计
特色与优势:
聚焦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及硬件设计,利用深度学习获取多种复杂环境下性能优良的语音增强及情感识别算法,填补了领域内部分空白;结合自适应信号处理与深度学习,在复杂系统识别、机器视觉等方面设计了多种高效可行的算法,并基于微处理器探索了嵌入式控制系统和智能仪器的软硬件设计。近三年,发表高水平论文35 篇,授权专利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项目10项。现有导师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
(3)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
研究领域:
空天信息、光电感知、人工智能算法
特色与优势:
聚焦空天信息、多光谱图像、语音信号以及多源数据实时感知算法,通过自主研发光电智能遥测感知设备、开发多源数据智能处理算法,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及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前沿应用,探寻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仪器研制与系统开发的交叉融合、前沿探索与实际应用。发表SCI英文TOP期刊及中文领军期刊18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项,研究成果获中国光学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金燧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优秀学术成果奖。现有硕士生导师5名,其中教授2名,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团队1个。
(4)未来无线通信
研究领域:
认知无线电、混沌保密通信、信道编译码
特色与优势:
聚焦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前沿应用。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实现精确实时的信号调制方式识别,是目前国际调制识别技术最先进的方法之一;实现了光泵浦自旋极化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宽带高维混沌信号生成技术,在有效带宽和平坦度等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相关成果在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China Communications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获批烟台市校地融合项目3项。
(5)光电材料与器件
研究领域:
光纤传感、微纳光子器件、量子成像、卫星遥感
特色与优势:
聚焦于光纤在微纳操控机器人和海洋核素监测等领域的实时传感、智能光子器件对光场的高效率调控、伪逆鬼成像降噪、混合变换鬼成像的快速复原、临近空间大气风场温度场卫星遥感等方面,开展光学医疗器械、缺陷检测、光学设计方向的应用化研究。近三年,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9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项目8项,横向项目2项。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航海学会奖2项。现有导师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